日前,農業農村部等10部門印發《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》,重點提出我國將大力發展生態健康養殖,發揮水產養殖業的生態服務功能,大力發展優質、特色、綠色、生態的水產品。目標到2022年,全國健康養殖示范面積達到65%以上,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%以上。為實現這一目標,包括農業部在內的10個政府部門出臺了產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方針,承諾建設更多的示范區,推進水生動物疾病的生態防治。5個新型水產養殖模式,會受到國家的扶持。
1.稻漁綜合種養模式
充分利用光、熱、水、氣、土、肥、種等自然資源,最終生產出人們所需要的優質稻米和名優水產品等,取得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。2018年農業農村部開始推廣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工作,并給予這些示范區政策傾向和扶持,2019年相關政策將繼續。
2.智能漁場的智慧漁業模式
2019年初,我國首個針對水產養殖業的意見出臺,支持發展深遠海綠色養殖,鼓勵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,引導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水產養殖生產深度融合。 水產養殖物聯網集成智能水質傳感器、無線傳感網、無線通信、智能管理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等專業技術,對養殖環境、水質、魚類生長狀況等進行全方位監測管理,達到省電、增產增收的目標。 智慧水產養殖監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下:
①水產養殖智能監測系統
采用具有自識別功能的監測傳感器,對水質、水環境信息(溫度、光照、余氯、PH值、溶解氧、濁度、鹽度、氨氮含量等)進行實時采集,實時監測養殖環境信息,預警異常情況,及時采取措施,降低損失。
②智慧水產養殖智能管理系統
依據水產品在各養殖階段的長度與重量關系,養殖環境因素與餌料養分的吸收能力、攝取量的關系建立數據庫,進行細致分析,根據水產品的生長過程,分階段針對性的投放飼料,實現精細化飼養,降低成本。
③水產養殖視頻監控系統
在養殖區域內設置可移動監控設備,可實現:現場環境實時查看;遠程實時監控;視頻信息可回看、傳輸和存儲,及時發現養殖過程碰到的問題,查找分析原因,確保安全生產。
④手機遠程管理系統
手機控制是農業物聯網控制系統的另一種便捷控制方式,用戶預先在智能手機上下載物聯網系統,通過手機上的客戶端,用戶可以遠程查看設施環境數據和設備運行情況,還可以分析數據,方便靈活管理。
⑤智能化控制系統
可實現根據養殖預設條件,自動控制換水、增氧、增溫、喂料等設備的運行,滿足嚴苛的水產養殖環境條件要求,減少不必要的損失,同時可以節省用電,降低生產成本。
⑥信息管理平臺
各省、市相關單位通過該信息管理平臺可科學化、全方位的進行職能部署,有效減輕管理人員工作量,提升監管工作的及時性、準確性和有效性。
3.休閑漁業
未來休閑漁業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和良好的發展機遇,我國也將推動養殖、加工、流通、休閑服務等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、協調發展。
4.魚菜共生的新商業模式
“魚菜共生”是一種集蔬菜栽培與高密度魚養殖為一體的生態系統,魚產生的排泄廢棄物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富足的營養,經農作物凈化吸收的水又可作為養殖水返回。物種之間和諧共生,雙方之間形成生態互利關系,是一種可持續循環型的低碳生產模式,這個前景也是非常 被看好的。
5.漁光互補的跨界漁業模式
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,形成“上可發電、下可養魚”的發電新模式,對于農民來說,收益相當可觀。
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,綠色生態、現代科技的新模式將會受到水產養殖經營者和創業者青睞。我公司致力于水產養殖生態環境修復及保護,為水產養殖領域中諸多問題提供完備有效的可行性解決方案,竭力助推水產養殖可持續綠色、健康的發展。
同時,在近20年的動保行業探索和發展過程中,我們堅持從傳統養殖中發現新問題,從新問題中得出新理念,從新理念中找尋新技術,運用新技術解決困擾養殖戶的各類難題。公司于2007年起涉足水產養殖業,現有專一中華絨螯蟹養殖基地2000余畝,擁有水質監測系統,產品質量溯源系統,全程監控系統,并持續與時俱進。
當前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對營養和健康需求日益提升,對餐桌上食品品質的要求日趨關注,使得水產養殖實踐者不得不對水產養殖本身做深刻地思考。思考水產動物賴以生長的養殖環境是否近乎于自然;思考水產動物攝食的餌料是否科學天然;思考我們所使用的水產投入品是否環保健康;思考我們生產的方式是否循序漸進。這些思考也恰恰切合我們對水產養殖的理解。基于這樣的吻合,我們將綠色科技水產養殖項目作為我們事業追求的另一個方向,我們會竭盡所能,將我們所知道和理解的技術、理念轉化為有形的物質,形成有形的價值,揚州天健攜您共同創造價值與效益。